盈动财经

当心不良姿势“偷走”孩子的脊柱健康,怎么在假期把好姿势养回来|科普时间

29 06月
作者:小微|{/foreach}{/if}

  在门诊工作中,我常看到因体态问题前来就诊的孩子,一些看似平常的姿势问题可能引发脊柱侧弯、近视加深、运动能力下降等连锁反应。在这场关乎终身健康的“体态保卫战”中,科学的认知体系与积极的干预策略才是制胜关键。

当心不良姿势“偷走”孩子的脊柱健康,怎么在假期把好姿势养回来|科普时间
图片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

站与坐的常见“雷区”

当心不良姿势“偷走”孩子的脊柱健康,怎么在假期把好姿势养回来|科普时间
图片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

  在孩子的世界里,站与坐是最基本的动作,可有时候,这些简单的动作却陷入“变形”的漩涡。

  站立时,孩子本该挺拔如松,但驼背却让背部弯曲如小山丘,肩部耷拉,重心不稳。从侧面观察,孩子的耳垂与肩峰的垂直线“分道扬镳”,身体失去应有的平衡。坐下时,孩子的背部与椅背间隙可塞入书本,腹部却因姿势不当鼓凸如西瓜。

  坐姿问题同样引人担忧。“W坐姿”即双腿外展呈“W”形的坐姿,是孩子体态的隐形杀手。这一姿势迫使髋关节异常扭转,长期习惯这种姿态,可能会破坏关节结构,引发疼痛与活动受限。同时,在此姿态下,骨盆倾斜还会拉扯脊柱歪斜,逐步带偏整体姿态。研究发现,持续6个月以上的“W坐姿”,可使骨盆前倾角增加5~8度,进而改变腰椎受力模式,为青少年腰痛埋下伏笔。

家长要做体态“侦察兵”

  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,也是发现体态问题的前沿阵地。家长应掌握基础的筛查技能,像“侦察兵”一样,及时揪出孩子体态上的“小毛病”。

  1.肩线与骨盆的对称性

  让孩子自然站立,观察双肩是否水平、双侧髋部是否对称,若一侧肩或髋部明显抬高,提示可能存在脊柱侧弯或骨盆前倾。

  2.靠墙测试

  站立时后脑勺、肩胛骨、臀部及脚跟紧贴墙面,在正常腰椎曲度下,腰部与墙面间隙应小于一掌厚度;若可插入整只手或手臂,则提示腰椎前凸过度。

  3.步态观察

  行走时足尖过度内旋或外旋、膝关节内扣 (“X形腿”)等姿势,可能反映出下肢力线异常,要及时干预。

把好姿势“养”回来

  1.把握关键年龄段

  3~10岁是塑造孩子体态的黄金时期,但此时的孩子身体和心理相对脆弱,家长不可用过度强制的方式纠正孩子的姿势,而应鼓励和引导,让孩子理解良好体态的重要性,逐渐改变不良习惯。

  2.生活中的矫正妙招

  创建符合儿童生物力学的学习和生活环境,是体态管理的基础。

  坐姿调整:为孩子挑选符合人体工程学的书桌椅,确保坐下时双脚能稳稳踩地,大腿与地面平行,眼睛与书本距离一尺左右,胸离书桌一拳,手离笔尖一寸。

  书包选择:书包以双肩背包为优,重量不超过体重的10%,肩带需加宽衬垫,以避免“圆肩”;单肩包或拉杆书包容易加重脊柱侧向负荷,增加侧弯风险。

  桌椅高度调整:根据孩子的身高定期调整桌椅高度,使孩子坐着时大腿与地面平行,小腿垂直地面,双脚平放在地面上。

  3.运动助力体态塑造

  有针对性的运动干预,是重塑体态的核心手段。

  游泳:自由泳和蛙泳可增强背部肌群,水的浮力可减轻关节负荷,适合脊柱侧弯儿童。

  瑜伽与普拉提:鸟狗式、猫牛式等动作能提升核心稳定性,矫正骨盆前倾,改善脊柱的柔韧性。

  功能性训练:靠墙静蹲可强化下肢力线,弹力带划船可激活背部菱形肌和中下斜方肌,每周做2~3次,每次15分钟,可有效改善肌力失衡。

  来源:《大众健康》杂志

  作者: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运动与康复医学科主任医师、教授 周敬滨

  审核: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成员、北京医院骨科主任医师 王强

  策划:余运西 王宁

  编辑:栾兆琳

【责任编辑:赵文涵】
    阅读下一篇:
              浏览46.2k
              返回
              目录
              返回
              首页
              5月份核心通胀率升至2.7% 10年期美债收益率上扬 广西能源:水电站主汛期优化调度提升机组效率

              Copyright © 2024 dw 版权所有

              备案号: 蜀ICP备2024051291号-17

              盈动财经专业为您提供视野洞察、能源期货、黄金市场、金融市场、财经专题等财经方面资讯,盈动财经是一个专业财经领域资讯服务者。

              本站部分内容为转载,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有侵权请联系处理。